诗人丁宝桢

近日,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丁宝桢》在央视热播,使这位廉洁勤政的晚清中兴名臣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实,丁宝桢还有他的另一面,他还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在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中,他常常写诗记事抒怀,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诗篇,被收入《十五弗斋诗存》中,这些诗歌不仅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和从政经历,更是体现了他的思想境界与家国情怀。

名士独看秋色饱,夜深时复倚危墙——忧国忧民自警自励的忧患意识

丁宝桢自幼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有深厚的家学功底。军政之暇,丁宝桢致力诗书,文学造诣很高。丁宝桢生活的时代,风云突变,内忧外患。鸦片战争结束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席卷全国,狼烟四起,鼓角争鸣,战火遍燃大江南北。咸丰三年(1853年),刚刚中了进士,入翰林院的丁宝桢的母亲去世,他回老家贵州平远奔丧,守孝三年。此时,刚刚踏上仕宦之途的丁宝桢,胸怀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可是面对地方上和全国动荡不安的严重局势,便写下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担忧:

烽火惊传遍九江,那堪离乱又乡邦。

十年罢赋金门策,两载持来大将幢。

阅世几能称柱石,不才何以息纷庞。

城南屡见狼烟起,安得韩公筑受降!

这是《十五弗斋诗存》中的第一首诗,读了他的这首诗,虽然给人们一种不安的动荡感和危机感。但是丁宝桢却在思考着解决的办法,到哪里去找唐代张仁愿那样文武全才的大将,哪里又有像宋代韩琦那样能征善战的帅才,筑起一道坚固的边防,拒敌于国门之外呢?一首忧患诗,丁宝桢却写出了不凡的气势,给人以震撼心魄的力量,读后印象深刻。

即便是走上仕途,在宦海中摸爬滚打多少年后的丁宝桢,依然是未雨绸缪,忧国忧民。有了地方上的官场经历,使丁宝桢看到国库空虚,边患不断;吏治腐败,积案如山;政务废弛,民怨高涨的现实,这一切都使得丁宝桢忧心忡忡,他就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的《嘉定道中》写道:“梧桐初老桂花香,阵阵江风送晚凉。名士独看秋色饱,夜深时复倚危墙”;《重庆中秋无月》还写道:“今夕不堪惟旅客,夜深犹自数更筹”。这些诗句表明,丁宝桢白天忙于政务,四处奔波,到了夜里,孤灯独处,愁绪便袭上心来。读着这些诗句,一个被危机时时侵扰而又无可奈何的官员形象跃然纸上。
77c6a7efce1b9d16810599284e39ab828e5464a9.webp.jpg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人。

行囊多载循良传,早有人知太守贤——效仿先贤愿做良吏的志向决心

丁宝桢深知,做一名良吏不做庸官,不仅要深谙律令,而且要懂吏治之道。要做到这些,丁宝桢提醒自己,就应当多读诗书,以历史上著名的良吏为榜样,不断克制自己的私欲,不断提醒自己恪尽职守、为国效忠。

丁宝桢最敬仰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家、改革家范仲淹,并视他为典范,为此他写了两首诗:

潢池盗弄十年曾,渤海何人唤不应。

心迹我堪监止水,头衔谁共冷如冰。

诗从湖口邀词客,茶定君山扰寺僧。

独有岳阳楼上记,先忧后乐愧无能。

万壑争趋一束收,平分南北共江流。

奔涛直走三千里,浩气全吞十二州。

晋代以还杯在手,希文而后我登楼。

官心平较湖心好,不作风波任载舟。

丁宝桢在岳州府上任伊始,即登上岳阳楼,缅怀自己心中的楷模范仲淹,继续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成了他自觉遵守的一条准则。所以,范仲淹的思想对丁宝桢影响很大。

而他精心所写的“官心平较湖心好,不作风波任载舟”诗句,则成了后世的名言。丁宝桢这是在告诫自己,也是在呼吁官员心肠要比洞庭湖心之水要平,公平办事、正心执法,才能赢得百姓拥护“不作风波任载舟”。

一年两度河干走,安得苍生免溺饥——关心百姓疾苦重农安民的有效举措

丁宝桢作为中兴名臣,成就是多方面,无论是在治理黄河水患、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军工事业,包括廉政勤政、忠君报国,他都是典范。尤其是,他在从政中,对于农村和农民的高度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丁宝桢在四川任职期间,主持修复了都江堰,进一步促进了四川农业的发展。他曾亲自到灌县现场察勘年久失修的都江堰,为治理修复打基础,之后他深有感怀,于是写道:

江水迁移未可知,农田利害属官司。

无他妙计纾民困,且藉浮言作我师。

鱼嘴分疏期合法,人堤蓄泄望园时。

一年两度河干走,安得苍生免溺饥。

他这首诗是多么动人的爱民诗篇,情深意切,怜民若子,的确令人敬仰。关心百姓疾苦和求治安民之道,是他一贯的作风。在治理岷江修复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上,丁宝桢当作国家大事和百姓福祉来对待,多次亲自勘察,提出设计方案,以期彻底解决问题,为百姓造福。

同时,丁宝桢能够深入到乡间地头,与老农攀谈,了解农村实情。即便是在从灌县勘察都江堰返回途中,他还在关注关心农民的疾苦,他的一首《由灌县勘堰工回省道中书所见》,则记载了他深入田间,与农夫细细交谈的情景。

当时,丁宝桢路过乡间,看到秋收已过,照说农事该结束了,但农夫仍在田间辛劳。他就问老农为什么呢?老农“答言霜降逾,播谷兼种菽。天时不可留,人工应求速。逸居虽足思,妻子安所畜。吾侪终岁劳,有秋便云福。”这番话使丁宝桢对农民的艰辛更加了解,他感慨万分,不禁想到:“力穑如此勤,犹恐缺饘粥。念彼城市民,坐饱太仓粟。彼虽前生缘,酖毒已暗伏。试看转瞬间,饥饿满沟渎!”他是在提醒城里的居民,要珍惜百姓的辛勤劳作成果,爱惜民力,避免饿殍发生。

正因为丁宝桢能够亲自倾听农民的呼声,更多地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的施政方针多有向农村农民倾斜,这从他在山东和四川任上,治理水患,修整水利设施,重视农业的一系列做法,都可以看出。

丁宝桢的诗歌内容广泛,有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有谴责昏官庸吏的,有怜悯民间疾苦的,有关心农田水利的,有反映日常生活的。这些诗歌,无不反映了丁宝桢勇于任事、怜悯百姓、清正廉洁以及体国恤民的忧乐情怀,今天读来仍对我们有启发。

发布于 2023-12-19 21:25:20
收藏
分享
海报
182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