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于诗!古代文人墨客这样“表白”无锡

无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被誉为“太湖明珠”。

无锡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它还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城市,地灵人杰都是它的雅称!自古贤能辈出,历代亦多有文人墨客旅居于此,为文赋诗,留下许多佳句题咏。

14088668332960958311.png

  无锡东郭送友人游越

  ----刘长卿[唐]

  客路风霜晓,郊原春兴馀。

  平芜不可望,游子去何如。

  烟水乘湖阔,云山适越初。

  旧都怀作赋,古穴觅藏书。

  碑缺曹娥宅,林荒逸少居。

  江湖无限意,非独为樵渔。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唐天宝进士。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灵山寺》

  ----王安石[宋]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

  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

  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

  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

  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

  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

  世好口变尔,感激难为工。

  灵山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相传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游历东南到此,来到小灵山,见“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于是就给此山起名小灵山。

  王安石,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第四名,签书淮南判官,去鄞县当知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嘉佑二年(1057年),任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 

  

  ----华云[明]

  路入桃源九曲环,早春放棹碧云间。

  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

  片片峰霞开罨画,微微石溜起潺湲。

  胜游况值云霄客,共羡轻鸥去不还。

  鼋头渚的人文遗迹,最早可以追溯到萧梁时代。在那时,这儿就建了座“广福庵”,是根据佛教“广土众民间登福地洞天”的禅意命名的。鼋头渚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著名诗人郭沫若赋诗赞: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赵朴初亦赞:“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一代大师们的瑰丽诗句,更使鼋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

  

  ----苏轼[宋]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北宋熙宁六年岁末(公元1074年初),苏轼因拜访钱道人来到无锡,步履所至,群峰有情。他带来了神宗所赐形似团月的小龙团贡茶饼,在惠山取二泉水煮茶品茗。喝了茶,苏轼意犹未尽,又登惠山之巅,眺望太湖,临风怀古,万千情愫溶万壑松涛之中。

  惠山听松庵

  ----皮日休[唐]

  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

  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

  惠山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走在静谧的寺院内,遥想古时,多少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经过京杭大运河时,都要在惠山寺逗留。晚唐诗人皮日休,应常州文人魏不琢之邀,来到无锡,为了玩得尽兴,皮日休与好友陆龟蒙结伴而行,两人专门买了一叶小舟,置办酒菜,漂荡在无锡的芙蓉湖上,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以诗唱和,作烟水之游。

  题碧山吟社图

  ----吴宽[明]

  诗坛高筑壬寅岁,胜事遥传大历年。

  买地有资酬野衲,品泉无谱问茶仙。

  树藏亭子清风里,路绕云根小洞边。

  赓倡愿随诸老后,结盟迟我赋归田。

  在惠山东麓春申涧旁的林阴中,藏有古诗社碧山吟社的旧址。碧山吟社创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宋代婉约词派领军人秦观后裔秦旭,与无锡九个在野学士老诗人结社,初为十老社,后称碧山吟社。一个民间诗社,前后延续达500余年,可见无锡诗风之盛、诗人之多,而这处旧址也成为古今文人到访惠山的必寻之处。明代苏州状元吴宽是碧山吟社秦旭等“十老”的晚辈,又是诗友。他常被邀请来无锡惠山相聚。《题碧山吟社图》是吴宽为沈周所作《碧山吟社图》而作的一首题画诗。

  

  ----文天祥[宋]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逢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站在大运河边,眺望黄埠墩,只见河浪拍打“小岛”四周,泛起朵朵水花。树木掩映下的精致建筑隐约可见,一条条货船从旁边来来往往。德祐元年(1275年),文天祥被派往元军军营中谈判,遭元军扣留,并沿大运河押解北上,路过无锡,夜泊河中黄埠墩。文天祥回想起他十八年前和弟弟文璧一起赴京城廷对,也曾经过这里。只可惜,同样泊舟于此,境况却大相径庭。深夜,他又一次翻读《史记·赵世家》中程婴营救赵氏孤儿保住赵国后代的故事,热泪盈眶、难以入眠,“感怀古今,悲不自胜”,写下了《过无锡》这首名篇。

  谒先师顾洞阳公祠

  ----海瑞[明]

  两朝崇祀庙谟新,抗疏名传骨鲠臣。

  志矢回天曾叩马,功同浴日再批鳞。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世德尚余清白在,承家还见有麒麟。

  惠山古镇,祠堂林立,既有钦定官设的祠堂,也有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22种祠堂,其系列完整,主祀、配祀人物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罕见。海瑞任应天巡抚时,为追怀老师,奏檄建祠。海瑞这首诗虽是歌颂老师顾可久的,但其实也是海瑞本人耿直敢谏的真实写照。只有拿自己的生命为百姓撑起一片青天的人,才配得上这样的语句。

  

  ----顾宪成[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由北宋知名学者杨时创建于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为宋明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的理学传播中心和著名书院,更因明末东林党事件闻名遐迩。东林领袖顾宪成所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东林先贤为官清廉、讲学风、讲正气、躬行实践、锐意图新及热忱的爱国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的东林精神生生不息,万世流芳。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吃一口小笼配一碗馄饨,静静地走在无锡的街头,看小河流淌,看杏花烟雨,静静感受独属于江南的慢步调。
(来源/书香江苏)

发布于 2023-11-02 00:05:24
收藏
分享
海报
135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